前段时间,超频三“红海”散热器经历了本站评测室的严酷考验,最终荣获“百元内全能冠军”的称号,现在超频三再接再厉,又推出了“红海”散热器豪华版,它的鳍片经过镀铜处理,意在将这个系列的性能推上新的高峰,也为部分发烧友提供了更为进阶的选择。
镀铜的豪华版“红海”散热器在结构设计上与普通版基本相同,将原来的铝质鳍片经过镀铜处理后,可以显著加强外界空气对鳍片的热吸收能力。这意味着在风扇转数不变的情况下,CPU的待机温度会比以往更低,而满载后恢复待机温度所需的时间也会减少。下面让先读者鉴赏从多角度拍摄的镀铜版“红海”清晰大图。
红海散热器俯视图
“红海”镀铜版为塔式侧吹型CPU散热器,配备三根直径6mm的热管和直径8.5cm的风扇,热管数量比普通版多一根,三根热管呈U形等同6根热管的效率。鳍片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两者相同。

内外兼备 多根热管能担大任
超频三“红海”与其同门师兄“东海”的最大不同之处有三点。第一,“红海”的鳍片上有颗粒状凸起,看上去比光滑的鳍片更具质感。其实质感只是其次,大量凸起可以增加鳍片的表面积,虽然一个凸起增加的表面积很不起眼,但数十张鳍片上增加的表面积总和还是可观的。第二,“红海”在散热底座上方增设了一些散热片,这些散热片与底座来自同一块金属材料,是使用切削工艺一体成型的,不存在额外热阻,散热效率可见一斑,如此便能充分利用散热器中的闲置空间。第三,散热器扣具簧片在底座侧面用螺丝固定,方便更换扣具或日后的除尘工作。
散热器底座结构特写
毫无疑问,在底座的导热方式上“红海”传承了超频三的“Heatpipe Direct Touch”(简称HDT,意为热管直贴技术),CPU外壳上的热量可以直接由热管传导至鳍片,减少了一层介质后效率更高。不过这种技术对加工工艺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必须做到三根热管处于同一平面,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红海”的固定簧片可以直接在AM2、AM2+、AM3接口的主板上使用,欲兼容LGA775平台,需先安装包装内附送的兼容性扣具。

测试平台软硬件构成
要测试一款散热器承受灼烧的能力,必须寻找一个澎湃的发热源,由于目前我们无法在Core i7平台上使用它,因此决定让Core 2的顶级4核心处理器QX9650成为它的最终考官。当然,鉴于这款散热器的定位,我们不会让它轻松过关,测试中QX9650将运行在超频状态。
具体测试平台列表如下:
测试平台准备就绪,下面到了揭晓测试结果的时刻。

不惧四核 又一颗性价比明星
测试中这颗QX9650处理器被超频至380MHz×10 @3.8GHz,实际电压为1.37V。让操作系统处于桌面待机状态,持续15分钟后使用CPUID读取四颗核心的温度数值,平均温度只有36℃,超频三“红海”豪华版的温控能力已初露锋芒。此时散热器风扇转数由PWM芯片自动控制在最低1150rpm左右,十分安静。
待机状态(点击放大)
随后,我们采用残酷的CPU拷机软件SP2004,开启四个程序,将QX6950的每颗核心负载增加至100%,持续15分钟后,四颗核心温度上升到最高值不再有明显变化。平均温度为76.25℃,此时由PWM控制的风扇转数已提高到2100rpm,风噪声有少许增加,不过仍处于安静范围之内。
由于风扇转数是受PWM芯片根据CPU的功率负载控制,而非温度,因此当关闭SP2004后风扇转数立刻回落至待机状态的1150rpm,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CPU温度的下降,不过在实际使用中这个现象是无关紧要的。最后,“红海”豪华版花费了2分10秒让这颗QX9650恢复到待机温度。
总体而言,超频三“红海”豪华版散热器相对于它在塔式散热器中偏瘦的形体来说,散热效率是十分出色的,性能明显超过普通版,你完全可以将压制四核处理器的重任交付于它,哪怕你打算超频使用。它侧吹式的结构适合大多数机箱的风道设计,将风向对准机箱后部的散热孔你甚至可以收获比裸奔更强的效果。不过一分价钱一分货,“红海”豪华版售价168元,超过普通版的两倍,但好在绝对价格并不算高,对于发烧友来说还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超值产品。
超频三 红海豪华版HP-9310
[参考价格] 168元
[报价查询] 散热器产品报价 超频三产品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