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与鳍片是CPU散热器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对散热器效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很多用户选购散热器时只看这两方面,其实CPU散热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一条流水线,散热器底座、热管、鳍片、风扇四大部分各司其职,如果有一方出现瓶颈,散热器整体效能就会受到影响。
常见散热器工作原理
1、散热器底座与CPU的热交换是整个散热系统的第一步,如果散热器底部不平整,再强大的用料也无济于事。热管则是为了加强热传导效率而存在,它必须确保CPU热量及时传导出去,否则电脑就会出现故障。
2、当热量通过热管传递到散热器的鳍片时,鳍片就开始升温,升温幅度直接关系到CPU的温度。铜制散热器的吸热能力非常强,所以高端散热器通常都使用铜材质加镀镍处理。
3、散热器风扇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鳍片的温度,鳍片的温度越低,CPU的温度就随之越低,整个散热结构是一条流水线。
从上述散热器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PU散热器的鳍片是比较容易成为瓶颈的,铝鳍片应对高功耗处理器时已经力不从心,铜材质作为新生力量崭露头角,成为很多用户的不二选择。但铜材质要求较高的加工工艺,并且成本昂贵。
●镀铜对铝质散热器有何帮助
市场中大部分散热器以铝为原材料,镀铜加工是近期开始流行的设计。铜的吸热能力比铝强许多,可散热效果却不如铝。镀铜后鳍片的铜层可以让热量更快地传递到鳍片表面,此时若要保证散热效果则需要有气流通过,因此镀铜设计只可应用于主动空冷散热器上。如是被动,就可能适得其反。
鉴于绝大多数空冷散热器都配备了主动散热风扇,便赋予了镀铜设计的可行性。在风速稍快的情况下,铝质镀铜散热器的效果会高于纯铝散热器,超过风量增加对散热起到的帮助。“外表鲜亮与铜质无异”这只是铝质散热器镀铜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增加最少的成本去换取一些性能提升,毕竟铜材价格是比较昂贵的。
用于本次测试的红海至尊版
上图分别是纯铜与镀铜版的超频三红海散热器,红海豪华版看起来颜色稍深,这是因为这款散热器已经使用很久,外观出现了大面积的氧化痕迹。全新的纯铜和镀铜是无法用肉眼来判断出的。
除了材质差异,红海至尊版的底部工艺也有很大的进步,三条热管紧密靠拢在一起,打磨成高效的吸热底座,热管弯曲角度也变得比较平滑。红海至尊版不但在散热器材质方面进行了升级,相关的热管与底部工艺做工也相应提升,杜绝了短板效应,所以我们对它的性能充满期待。
重量当然是纯铜与镀铜的最大区别,我们使用电子秤分别测量了镀铜与纯铜的重量差异,发现镀铜散热器的重量竟然还不到纯铜产品的一半。现在期货市场的铜价接近铝价的3倍!制造同样规格的散热器,铜的原料成本是铝的6倍左右,也难怪会有镀铜版散热器出现。
镀铜版比纯铜版的散热器要便宜一点,两者的性能差距如何?下面我们来测试一下。
我们使用纯铜的超频三红海至尊版对比镀铜的红海I代,让大家看一下纯铜与镀铜散热器的性能差距。测试使用QX9650处理器,超频至380MHz×10@3.8GHz,实际电压为1.35V。测试时两个散热器均使用红海至尊版的风扇。
纯铜的色泽非常诱人
待机测试中我们让平台保持30分钟空载,用Everest记载最后稳定的温度;满载测试时运行SP2004,拷机1个小时记载最后的温度。
超频三红海至尊版的9cm风扇实际运行时非常安静,待机时转速仅仅957RPM,不贴近根本听不到声音;满载时风扇转速达到了2230RPM,噪音略大。
温控静音风扇
待机测试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纯铜版的待机温度为41.2℃,镀铜版待机温度提升至43.6℃,温度仅仅相差2.4℃,在这种细微的温度差距面前,肯定没有人愿意为纯铜散热器买单。
满载测试时,纯铜版红海终于体现出了应有的优势,以11.6℃的巨大优势取胜,不过这时CPU的满载温度已经将近60℃,与其说是优势,不如说镀铜版的散热效能太差了。红海这样的散热器用来压制超频后的QX9650还是比较勉强,至尊版依仗纯铜的优势能达到这样的性能已经非常不易。
测试结论:
如果说镀铜可以单纯地使散热器变得更漂亮,这种做法倒也无可厚非,怕就怕在镀铜的风气蔓延,影响市场秩序,误导消费者。更何况铜非常容易氧化,一年半载之后从衣着光鲜变成衣衫褴褛岂不是得不偿失?
纯铜版散热器在面对高功率的情况时表现得相当出色,拥有强大的吸热能力的铜材质绝对是制造散热器的最佳选择,但是目前受限于制造工艺与成本方面的原因,纯铜散热器短期内还是不会在中端散热器市场普及。超频三这款红海至尊版的散热流水线架构比较合理,尤其是铜材质的使用让它能够应对高功耗的超频平台。据悉这款红海至尊版还是200元以下价位唯一纯铜材质的散热器,具备超频三产品一贯的高性价比,为普及纯铜散热器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