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下压/侧吹 还是其他?
关于塔式侧吹和下压式散热的争论由来已,孰优孰劣始终也没有个定论。虽然说塔式侧吹散热器因其独到的散热理念,最初以定位于发烧人群,并且都价格不菲,但现在也早已走下价格神坛。早在2003年富士康就推出了一款塔式侧吹散热器,但当时百多块买个CPU散热器,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儿,因此下压式散热器在当时仍然是主流产品。
然而随着CPU发热量的不断飙升,硬件产品的升级换代,原先的高端硬件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大众的消费级产品,因此侧吹型散热器的性能优势相对下压式散热器来说,并且也贴合机箱的风道设计,让塔式侧吹散热器的性能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而且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以及产品工业化的推进,塔式侧吹散热器的大众化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今年来市场上百元内的塔式侧吹散热器比比皆是。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要把前浪拍在沙滩上。”当几年前塔式侧吹散热器热潮席卷整个DIY散热器市场时,有人断言“下压式散热器将会退出历史舞台。”而实际上呢?并非如此,下压式散热器的拥趸还有很多。
下压式散热器在过往的发展中,也在不断的取长补短,加入热管式散热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并且下压式散热器比塔式侧吹更能利用机箱内部有限的空间增大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因此散热效果并不比侧吹要差很多。而且,由于塔式侧吹散热器过于强调CPU散热性能的好坏,而忽略了CPU周围其他元器件的散热需要。因此很可能会造成四周火热而唯独CPU凉快的局面。这便是引起网友广泛争论到底该使用哪种散热器的核心因素。
“纠结”,也许在这个时候使用这个词,更能表达出现在消费者,尤其是中底端消费者在选购CPU散热器时的心情。然而中国人那种强调“中庸和谐”之道的传统思想在不断的让我们思考有没有一种折中的第三种选择呢?
特别鸣谢:
感谢九州风神超频三北京代理 鼎好大厦4112#经销商,为本次评测提供测试样品。
[联系方式]鼎好二期4112# /010-82698422
下压/侧吹各有优势
在寻找折中的办法之前,我们还是再了解一下“下压式”和“塔式侧吹式”散热器的各自特点,从而对这两类散热器有个整体的印象和概念。同时,我们也能从这两类散热器的特点看出,人们为何到现在还在为“下压”还是“侧吹”而争论不休。
● 侧吹散热器为何颇受青睐
其实侧吹式散热器能够备受用户一致青睐,主要还有有两个关键原因:第一,侧吹式散热器所使用的U形热管,每根都有两个冷凝端,蒸发端在U形弯曲的底部,也就是与CPU接触的部分,这意味着侧吹式散热器理论上拥有双倍的热管利用率,即一根热管能获得接近两根独立热管的效能;第二,侧吹式散热器上,风扇产生的气流方向与主板平行,能与机箱前后进排气风扇组成完美的水平风道,有利于机箱整体散热性能的提升。

塔式侧吹散热器

侧吹式散热器有利于机箱风道
● 下压散热器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根据马克“唯物主义辩证法”,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当然拥有两大优势并未让塔式侧吹散热器“无懈可击”。
相对于传统下压式散热器而言,侧吹式风扇产生的气流很难对CPU周边发热元件起到作用,因此很可能会造成四周火热而唯独CPU凉快的局面。这便是引起网友广泛争论到底该使用哪种散热器的核心因素。这也是开篇所提到的。
虽然侧吹式的两大优势是下压式散热器难以企及的,不过下压式散热器也拥有自己的杀手锏。下压风力可以穿越鳍片散射在周边,CPU附近的供电模块、北桥芯片的热量都能得到有效缓解,这无疑更有利于整体系统的稳定。虽然说供电模块的在100以下还算是安全温度,但是长期高温状态工作,对主板以及CPU的寿命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混血儿在纠结中诞生
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下压式散热器的优点在于能够为CPU散热的同时照顾到主板供电,北桥,内存等周边设备的散热,缺点是流经散热器的空气会受到主板的阻挡不能迅速的将热量带走,导致热空气堆积。而塔式侧吹式散热器的优点在于能迅速将流经散热器主体的空气排走,为CPU提供最高的散热效能。缺点是不能照顾到CPU附近的主板供电、北桥等设备。因此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抉择的问题。
人生嘛,就是这样,就像一张由N多道选择题组成的考卷,就连一个小小散热器都需要我们努力权衡利弊,作出最佳的选择,这也忒麻烦点儿。然而既然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就一定的有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因此也必定有一个“中庸和谐”的完美答案让我们选择。而“混血儿”散热器的出现,就为我们提供了另外第三种选择。

“混血儿”型散热器
不用多说,从图中我们就能看出这种散热器以塔式侧吹为原型,并作出一定的倾斜角度,让风向以倾斜的方向吹入,可以说这是一种侧吹式和下压式“混血儿”的设计方式,兼顾着侧吹式的散热器性能的同时又能为周边设备提供一定的散热。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理论上的,那么在实际应用上,这款种“混血”散热器与其他两种散热器有什么样的区别么,散热效果会不会是我们之前假设的这种选择呢?这些都得通过实际测试来验证。
测试平台以及测试说明
●测试说明:
对于下压、侧吹以及“混血儿”这三类散热器来说,进行一个实际的对比才是得到真实效果的最好方式。因此笔者选择了三款同为100元价位的三款散热器,分别装入机箱中,分别在CPU空载和满载状态时,记录CPU核心温度以及CPU周边供电电容等元器件的温度,进行性能的比较。
对于我们普通玩家来说,将散热器放在机箱中才能检验出实际使用上的效果,除了核心硬件的那些编辑们,谁也不会把一个裸平台天天摆在家里。

室温22.7度
●测试平台
主板:映泰X58
CPU:i7 920 2.66GHz/
内存:宇瞻 DDR3 1333 2G*3
显卡:Nv GTX 260
散热器:九州风神西塔X4/超频三红海至尊版/超频三波斯湾
电源:银欣1000W
●软件平台
测试系统:Windows 7 旗舰版
驱动程序:Nv 显卡驱动 197.75
测试软件:EVEREST Ultimate v5.50 / Furmark 1.8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测试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公平起见,笔者西塔X4和红海至尊版使用的都是九州风神92mm转速2500rpm的散热风扇,而由于波斯湾只能安装120mm风扇因此,笔者选择了可在1500至2500rpm手动调速的Tt Frio风扇进行测试。因此在下表中出现“波斯湾(L)”表示低转速1500rpm工作状态,“波斯湾(H)”表示高转速2500rpm工作状态。
|
|
周边电容散热片 | |||
|
空闲温度 |
满载温度 |
空闲温度 |
满载温度 | |
|
西塔X4 |
33 |
64 |
25.4 |
30.6 |
|
红海至尊 |
30 |
45 |
28.9 |
36 |
|
波斯湾(L) |
30 |
46 |
27.2 |
33.8 |
|
波斯湾(H) |
29 |
42 |
25.4 |
28.9 |

从测试结果来看,三款散热器为CPU降温的效果,塔式侧吹的红海至尊应该说是最好的,无论是CPU满载还是空闲状态,都具有着相当不错的性能。但是由于属于Mini版塔式侧吹,因此散热效果还是有限。
其次就是波斯湾,比红海至尊更大的散热体积以及120mm风扇,让波斯湾占尽优势,散热效果相当不错。在风扇低转速情况下,之比纯铜的红海至尊略低1度,但是在2500rpm高转速工作状态下,42度的核心温度让它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噪音效果就不可恭维了。
三款散热器中散热效果最不理想的是就是西塔X4,正如前面介绍下压式散热器特点时所说,其CPU散热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看事物一定还看两面。从CPU周边元器件、电容散热效果来说西塔X4是最出色的,CPU空闲时为周边平均温度为25.4度,满载时平均温度为30.6度。相对CPU散热最好的红海至尊来说,其效果相当明显。
而红海至尊,在这一项看起来就显得要囧得多,CPU满载周边元器件平均时36.8的温度,可见塔式侧吹的劣势还是很明显的。
而波斯湾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中庸,在风扇低转速下,CPU满载时,其周边的平均温度33.8度,效果在塔式侧吹和下压式的中间水平。CPU空闲状态时也是如此。不过,当风扇转速为2500rpm时,由于风力风压的加大,无论是CPU核心还是周边元器件的散热效果,都是有着良好的表现。当然,风扇所产生的噪音就另当别论了。
笔者总结:但从结果来看,这三款散热器各有优势各有特点,而对于“混血儿”类型的散热器来说也证明了我们之前关于其“中庸和谐”性能的推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要是换上暴力扇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然而笔者在这里并不是想推崇这种“混血儿”散热器有多大的优势,有多么的优秀,而是各位网友、给为玩家在装机时遇到选择散热器“纠结”时,可以找到第三种解决方法的途径。
另外一点对于高端玩家来说,所选择的主板都是一些做工极其优秀,散热工艺也相当不错,因此对于CPU周边元器件来讲,散热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那些中低端玩家来说,中低端的主板参差不齐,这就需要玩家进行一番选择了,是下压?还是侧吹?或是“混血”?如何选择还得您自己掂量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