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既然散热器热管分布与散热性能没有太多的关系,那么什么又是影响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关键呢?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工艺”。因为散热器不像机箱产品,虽然都是钢铁之躯,但是散热器产品要更“技术活儿”一些,如果工艺上出现一点小瑕疵都会影响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性能。
散热器底座
散热器底座设计,在工艺目前主流产品分为两种,铜底晶面处理和热管直触。想必大家对这两种“当红”的底座处理技术应该并不陌生,其实无论对于哪种工艺设计,主要还是要求散热器底面非常的平整、光滑,所以一般的铜底镜面处理的散热器底座通常都能当做镜子使,但是与底座连接的热管并不是在一个模具里铸出来的,因此由于后期加工工艺的问题,不能保障热管与底座连接没有缝隙,或者保证百分百的导热效率。
而“热管直触”的出现,则添补了这一不足,但是热管直触又不可避免底面不平的尴尬,后期可利用硅脂弥补,但效果有限,因此这种设计并没有底座设计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有工艺是否优良的比较。
鳍片设计以及材料应用
对于鳍片来说,很多人认为铝片厚、密度高、面积大的鳍片对散热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确实是,鳍片对散热器的性能的影响非常大,因为风扇主要是为鳍片散热,而不是之间我们讨论的为散热热管散热。然而鳍片的密度大小、厚度、面积以及铝的材质都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并且每一个厂商对鳍片设计、材料堆得使用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对于鳍片的处理工艺上也都不同,因此鳍片设计好坏也绝不能搞“一刀切”政策,各家都有各家得高招儿。
热管应用学问多
说道鳍片就不能不提热管,除了上面提到热管与底座连接工艺之外,厂商对热管本身材质上的选用,以及内部工质(热媒——内部使用的导热液体)也都不同。热管本身大体上就分“热熔渣”、“沟槽结构”、“多重金属网孔”三种,通常绝大多数厂商使用的都是“热熔渣”,导热效果较好,但成本比较高。
另一点就是热管内部的工质,通常情况,一般采用纯水、甲醇、丙酮以及氟利昂,利用液体气化、液化的物理原理进行热管内部的热量传递(专业上叫做“运输”)。不过由于氟利昂沸点低,传导效果好,但其气化后热管内部气压力较大,容易造成潜在危险;而丙酮和甲醇根据实验表明这两样是传导效果最好,内部气压最容易控制的工质,但是由于两个都是工业产品,有剧毒对人体有危险,因此不被大多数厂商使用;因此纯水成为了绝大多数散热器厂商的首选工质,由于水的特质虽然热量传导有限,但是产品使用较为安全,因此“纯水”也一种折中的选择,但散热效果就会大大折扣。
- 第4页:什么是影响散热性能的关键?
- 第5页:导热效率最关键